Taking Woodstock製造伍德斯托克

Taking Woodstock製造伍德斯托克

導演:李安
演員: 迪米特利·馬丁埃米爾·赫斯基伊梅爾達·斯湯頓列夫·施萊伯
分類: 電影精選館 > 劇情
字幕: 中/英文 語言: 英語    
介質: DVD9 碟數: 1 集數: 全集
 

零售價 台幣$ 300 批發價 台幣$ 250

訂購數量:

加入追蹤

劇情介紹 (Taking Woodstock製造伍德斯托克)

  《製造伍德斯托克》(Taking Woodstock)一片改編自真人真事,描述60年代美國同志作家兼設計師埃利奧特·提伯(Elliot Tiber),創辦1969年伍德斯托克音樂節的經過現實中,埃利奧特·提伯出身自中產猶太家庭,一直對父母隱瞞同性戀傾向,到60年代,他出力舉辦“伍德斯托克”音樂節,受到當時鼓吹愛與和平的社會氣氛所感染,終於走出衣櫃,公開同性戀身份。
   伍德斯托克音樂節於1969年8月15日至17日在美國紐約州蘇利文縣附近舉辦,三天吸引了約45萬人觀看,樂隊和觀眾通過音樂呼籲反戰與和平,音樂節期間大雨傾盆,交通堵塞長達20英里,污穢遍地,但沒有任何暴力事件發生,只有兩個人死亡(一個撞車,另一個吸毒過量)。這個音樂節不僅讓搖滾樂迷所熟知,更成為具有特殊意義的歷史事件。出生於1935年的埃利奧特·提伯(Elliot Tiber)於1969年的夏天無意中在報紙上發現“伍德斯托克音樂節”原來的主辦場地被撤銷了,於是他打電話給組織者並找到了新的場地,牽扯進這場20世紀最偉大的搖滾音樂節當中。 2007年,埃利奧特·提伯聯合Tom Monte出版了《Taking Woodstock-A True Story of a Riot, a Concert, and a Life》,該書不僅講述了音樂節創辦經歷,涉及吉米·亨德里克斯、感恩而死樂隊等搖滾音樂人。另外埃利奧特·提伯(Elliot Tiber),還描述了自己作為男同性戀如何在音樂節過程中戰勝“夢魘”,公開過自己想要的生活,涉及楚門·卡波特和安迪·沃霍爾等知識分子。對於李安來講,這樣的故事確實有相當大的導演發揮空間。
   影片劇情主要環繞埃利奧特·提伯籌辦伍德斯托克的經過,60年代紐約格林威治村(Greenwich Village)同誌社區生活面貌,以及主角出櫃的心理掙扎。據悉,影片只有一個男主角,扮演埃利奧特·提伯者會由頭擔到尾,當中並有一大班出色配角作綠葉。由於該片根據埃利奧特·提伯的回憶錄《[製造伍德斯托克:一個關於騷動、音樂會和人生的真實故事》改編,所以毫無疑問,故事的大背景是大名鼎鼎的1969年伍德斯托克音樂節,不過李安執導的這部電影的主線並不是這場著名的音樂節,故事的主人公是伍德斯托克的創辦人之一埃利奧特·提伯。當過室內設計師的埃利奧特·提伯本是一個在父母經營的汽車旅館里當幫工的小角色,之後他當上了紐約州貝塞爾市商會主席,任職期間,他簽字批准了在其轄區舉辦戶外音樂節的計劃,一場影響了美國整整一代人的傳奇音樂節就此誕生。扮演主人公提伯的演員人選尚未確定。影片中是否會出現當年音樂節上的音樂,目前仍不得而知。沙穆斯說,“這個故事將帶大家重訪那個崇尚自由與和平的歷史性時刻。”

精彩劇照 (Taking Woodstock製造伍德斯托克)
dvd-201004/5/8b6a6f5e-8a0e-4ba0-a3b6-6d9f162c2682.jpg
dvd-201004/5/abbedf31-32e4-489a-a08c-b6a98e1aac16.jpg
dvd-201004/5/b1216379-ded8-493c-9a3b-771e822bfc38.jpg
Taking Woodstock製造伍德斯托克